推進新時代機關黨的建設思想(通用3篇)

推進新時代機關黨的建設思想 篇1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堅定信仰。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馬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98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一箇只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發展成爲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領導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指導實踐,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歷史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

  堅定信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頂住各種壓力、排除各種干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多年來,中國的改革日益深入,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堅定信心。一箇國家、一箇民族,對自己追求的宏偉目標有着堅定信心,纔有可能創造人間奇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爲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征程中砥礪前行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來自對民族與國家的忠誠與摯愛。中國共產黨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又充分激發了蘊藏在人民羣衆中的創造偉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忍飢挨餓、缺喫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大大提升了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使人民羣衆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推進新時代機關黨的建設思想 篇2

  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靠良好的政治生態維繫和涵養。《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爲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捨、久久爲功,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淨化政治生態,就要嚴肅政治生活之規、守住政治紀律之戒、涵養政治文化之壤、把好政治標準之關、永固廉潔政治之本。

  淨化政治生態,要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抓起。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章明確要求,“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這爲淨化政治生態指明瞭方向。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確保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規範化、制度化,必須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認真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加強對準則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嚴肅查處違反準則的問題和行爲。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注重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要強化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領,講創新、講活力,創新方式和載體,既要莊重、嚴肅、規範,又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淨化政治生態,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關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既要靠黨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又要靠紀律的規範指引與剛性約束。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維護良好政治生態的關鍵。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爲首要任務,督促黨員幹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爲方面自覺守紀律講規矩,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要嚴格執行黨紀處分條例,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行爲,特別是政治上離心離德、思想上蛻化變質、組織上拉幫結派、行動上陽奉陰違等突出問題,通過嚴肅政治紀律帶動其他各項紀律嚴起來,爲淨化政治生態提供保障。

  淨化政治生態,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是基礎。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是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基礎,要以先進的政治文化涵養和維護政治生態。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精神營養,補鈣壯骨,鍛造堅強的政治氣節;傳承發揚革命文化,教育黨員幹部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關係;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統一起來。堅決剷除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土壤,堅決清除封建文化糟粕的遺存,堅決清除不良政治文化現象,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等。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黨內政治文化的靈魂,不斷提升教育效果,轉化爲黨員幹部的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規範和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營造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構建乾乾淨淨的政商關係。

  淨化政治生態,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是重點。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突出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指出,“選人用人必須把好政治關,把是否忠誠於黨和人民,是否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是否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否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爲衡量幹部的第一標準”。貫徹這個標準,有助於以用人環境的風清氣正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要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堅持公正用人,堅持唯纔是舉、任人唯賢,讓風氣根本好轉。要採取有效措施,遏制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對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封官許願、說情干預、跑官要官、拉票賄選等行爲,要堅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處理;對“帶病提拔”的幹部要實行倒查,對政治把關不嚴的要嚴肅處理。

  淨化政治生態,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目標。淨化政治生態,目的是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把正風反腐肅紀當作政治必修課來認真對待,永葆政治本色,建設廉潔政治。淨化政治生態,必須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靶向治療、精確懲治,重點查處黨的xx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羣衆反映強烈,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要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健全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治當下”和“管長遠”有機結合起來,切實管住權力,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增強制度權威性和執行力。要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落實到工作生活中,養成“樂受”監督和約束的習慣,自覺做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模範。

推進新時代機關黨的建設思想 篇3

  各位領導:

  大家好!

  今天,主要想跟各位領導簡單交流三個方面的問題,時間不會很長。

  有很多團幹部問過我,說“兩新”組織的團工作怎麼做?“兩新”組織建個團是好建的,但是經常是建一箇、癱一箇,怎樣才能真正活躍“兩新”組織的共青團組織。因此,我也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兩新”組織的共青團組織應當怎樣做工作,怎樣找切入點,才能活下來,並且幹出成績?後來,我經過思考,我說了一句話,我說,“兩新”組織的團工作要想活躍,一定要以服務“兩新”組織的生產經營爲前提,找準共青團組織根本屬性、根本任務與“兩新”組織根本功能相結合的工作切入點。那麼,都有哪些切入點呢?我也做了一些思考,等會也會跟各位領導做交流。我想,今天我們還是從第一個大的問題談起。

  一、背景:爲什麼要大力推進“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

  一是大力推進“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是服務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這句話,我想,在座的各位領導都很容易理解,共青團是黨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後備軍,團的自身建設加強了,就能爲黨的事業源源不斷輸送合格人才和新鮮血液,就能發揮聯繫青年的優勢,把黨的方針和政策落實到服務青年的具體行動中。

  二是大力推進“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是團結、教育、服務青年的迫切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我們共青團踐行科學發展觀,核心就是以青年爲本。青年是共青團的工作主體、服務對象,是共青團的生命力所在(今年年初,我們團裏內部在開會商量今年的大活動安排時,我就提出了,在新形勢下,要做好青年工作,一定要尊重當代青年的個性需要,要根據各類青年羣體所從事的行業特點,改變傳統的說教方法,用藝術的、時尚的、情感的手段將黨團組織的“大道理”轉化成青少年能接受的“小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共青團開展的各類活動在圍繞黨政中心的同時,也一定要尊重青年的需求,這樣活動纔會有生命力)。那麼,目前在我們全縣“兩新”組織中, 35週歲以下的青年,我想至少4萬以上,如果我們不想法設法加大“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力度,就會造成大量的團員青年遊離於團組織之外。共青團如果連組織都沒有覆蓋到青年,那根本就談不上團結、教育、服務青年。

  三是大力推進“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是“兩新”組織自身建設發展的迫切需要。在座的各位領導,應當都有這麼的體會,年輕人是一箇充分激情、充滿活力,同時又是一箇躁動不安的羣體,如果企業裏沒有一箇好的組織對這一羣體加以教育、管理和服務,就很難使他們的優勢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整合和發揮。團組織建立以後,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勞動技能競賽、對外學習交流、扶貧幫困等活動,更好地團結、教育、引導青年,使青年的個人成長要求和企業發展很好的結合起來,既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又可以創造社會效益,而且以活動凝聚人心,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我想,這對“兩新”組織自身的建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並且肯定也能爲我們“兩新”組織的業主所歡迎。

  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大的方面,簡單說明一下,爲什麼我們要大力推進“兩新”組織中團的建設。

  二、難點:當前“兩新”組織團建中面臨的困難。

  我認爲,主要是有“四個難”。

  一是團員管理難。關鍵難在“流動太快”。我原來在人事局,做過一次調研,我們縣裏的非公企業中,除了中層幹部以外,有很多員工在同一家企業的工作時間都不超過2年,當前,暢通的人力資源市場雙向選擇制度和“兩新”組織中的優勝劣汰機制使得我們組織中的人員進出相當頻繁。團員流動太快給我們團組織的團員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二是團組織組建難。我們許多“兩新”組織業主對團組織的工作理念及其所能發揮的作用認識不夠,一方面,他們對團建工作不瞭解、不放心、不支持,擔心團組織開展活動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因此,不願意建立團組織;另一方面,他們擔心組織裏多了一箇小組織,會增加開支,不利於單位的正常運轉。此外,還有一些外資企業由於在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上存在差異,不支持建立團的組織。

  三是團組織發揮作用難。我們有些“兩新”組織同意建立團組織,但不重視發展團組織的作用。這個,我說實話,我倒也充分理解,我們的許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很重,經常需要加班加點,而我們的團組織不可能佔用生產時間來開展團的活動,因此發揮作用比較難。此外,我們很多企業適合青年人活動的設施和場所也不是很多,這也給團的活動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

  四是團建工作保障難。一方面,我們“兩新”組織中的團幹部是兼職從事團工作,平時也肩負着其他很繁重的工作任務,從事團的工作時間有有限;另一方面,我們“兩新”組織中的團組織業務經費也比較有限,開展活動往往需要整合各類資源,缺少一定的資金保障。

  我上次在我們村級團組織負責人培訓班上,我也總結過,我們目前基層團幹部的情況:身兼數職、身不由己、身無分文。我覺着,我們“兩新”組織的團幹部更是如此。這些都是我們當前“兩新”組織中團建的一些難題。當然,我總結的也不一定準確,希望各位領導提出寶貴的意見。

  三、打算:下一步我們“兩新”組織團建的一些初步思路。

  下一步,我們“兩新”團建的工作打算怎麼抓,主要是12個字的要點:重點在建,核心在活,關鍵在人。

  (一)重點在建,就是要努力擴大“兩新”組織團建工作覆蓋面。

  我們在座的,有一部分“兩新”組織已經建立起了團組織,也還有一些沒建立團組織,如果沒建立的,我們希望能夠以這次交流爲契機,第一時間做通企業主的思想工作,第一時間把團組織建立起來。爲什麼要建,我剛纔第一部分已經講過了,三個迫切需要。

  這裏再簡要點一下,“兩新”組織的主要建團方式。一是獨立建團。團員3人以上的可以建立支部;30人以上可建團總支部;100人以上,條件具備的可以建立團委。二是聯合建團。不具備獨立建團條件的“兩新”組織,或雖具備獨立建團條件,但其附近有其它不具備獨立建團條件單位的,可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通過“企企聯合”、“村企聯合”、“校企聯合”等形式,聯合建立團的組織。三是依託建團。通過依託村和社區,把一定區域內不具備獨立建團條件的“兩新”組織中的團員,以及居住或工作在本區域內的團員組織起來,建立團的組織。

  今年來,根據上級團委的要求,提出了一箇“兩新”組織團建的工作目標,這個目標,在我們手頭上的《黨建帶團建》文件中也有體現,我們今年要非公企業團組織100家,符合建團條件的新社會組織建團率要達到60%以上。所以,這項工作還需要各位領導的支持,黨建帶團建,當前的重點,我覺得就是帶組織建設。需要說明的是,“兩新”團組織一般按實際需要劃歸到所在鄉鎮(街道)或主管部門團組織管理,一些大的“兩新”團組織確有必要,也可以由團縣委直接管理。

  (二)核心在活,就是要以服務“兩新”組織的生產經營爲前提,找準共青團組織根本屬性、根本任務與“兩新”組織根本功能相結合的工作切入點。

  “兩新”組織的團組織想要有生命力,就必須肯定一定要與“兩新”組織的發展目標相結合,否則,絕對是建一箇、癱一箇。那麼,怎樣相結合?我們就需要思考,共青團是一箇思想性、政治性、羣衆性的組織,而我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兩新”組織是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追求利潤的經濟組織,兩者之間如何在功能的實現上相互融合。我想,從“兩新”組織的角度來講,只有明確團組織對促進“兩新”組織的發展有積極作用,纔有可能從內心認同並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團組織。從團組織的角度來看,只有找到自身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的合適切入點,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真正地覆蓋和影響企業的青年。從這個層面來說,我認爲,有四個切入點。

  一是輔助企業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我們現在的“兩新”組織也都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國家層面,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出臺《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更加彰顯了對人力資源、人才工作的重視。因此,我把輔助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放到了第一個切入點。我想,在這方面,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開展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技能大賽、導師帶徒等各類豐富有效的活動,着力提xx年技術工人的技術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努力爲企業培養更多的知識型、技能型和複合型青年人才。

  二是輔助企業增強內在凝聚力。我們企業裏除了財務性的激勵機制以外,還有非財務性的激勵機制,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娛樂性的活動,幫助青年員工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精神愉悅地投入工作;可以通過開展關注員工生活小事的服務性工作,營造理解人、尊重人、關愛人的企業氛圍,使小服務發揮大作用。比如,在我們有一些企業,公司老闆每年會給員工家裏寫一封信,公司還設有一箇減壓室供員工發泄情緒,這些具體工作都由團委來做,這項工作從管理者角度來說,實現了對員工的有效激勵;此外,團組織還可以通過開展思想性工作,引導青年員工理解崗位的重要性,珍惜工作崗位;理解企業的管理目標,支持嚴格管理;理解企業階段性遇到的重大問題,共同克服困難等等。總之,無論是娛樂性、服務性,還是思想性工作,歸根結底是要在當前社會高速變革、不少人心態較爲浮躁的情況下,解決青年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問題。

  三是積極爲企業員工提供非正式交流的渠道和機制。學習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有些管理學專家強調過這麼一句話,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內部集體學習的能力。企業內部的學習,我認爲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組織化學習,還有另外一種是非正式交流。美國的硅谷之所以成爲美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地,有一種重要的機制就是“馬車輪酒吧”帶來的學習創新效應(爲什麼硅谷能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中從一箇傳統的農業區迅速轉變爲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一箇主要原因是得益於當地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當地有一家名爲“馬車輪”的酒吧,工程師們經常在這裏互相交換意見,傳播信息,通過這麼一箇非正式的交流,達成廣泛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因此,後來管理學家就把“馬車輪酒吧”比喻爲“半導體工業的源泉”,因爲工程師的很多思想火花,都是在這個酒吧裏喝酒聊天的時候迸發出來的)。那麼,當前我們的企業是一種科層組織,上下級之間是計劃、命令和服從的縱向關係。這使得企業內部必然存在嚴格的格式化程序,來自一線的創新思想很難暢通地反饋給最高決策層,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現實需求。而相對於企業內部較爲嚴格的科層化格局,團組織作爲具有網絡優勢的羣衆性組織,既可以爲青年員工提供非正式交流的平臺,又可以爲青年員工開展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兩個方面的交流。

  四是爲企業培養複合型後備經營管理人才。作爲一名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必須是一名綜合素質較爲全面的複合型人才,他應當具備兩個層次的能力結構,一方面要對企業各個體系知識的掌握較爲全面,另一方面要有較好的社會化技能。企業團組織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演講比賽、交流論壇、重大問題討論、重大難點獻計獻策、重要困難共同克服、重要活動整合資源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團幹部交流、溝通、表達、協調、妥協等多方面的能力,這樣既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也有利於企業後備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需要說明的是,這4個方面的切入點,只是我初步的一些思考,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但是,我完全相信,只要我們企業的團組織真能找準這四個切入點,團的活動就會有生命力,團的組織就能活躍起來。

  話說回來,這四個切入點,回答的只是“兩新”組織團工作應當做什麼才能活的問題,我認爲,我們還必須要明確我們應當怎麼做才能活躍“兩新”團組織的問題。管理學上說的,做正確的事與正確的做事。就怎麼做的問題。我認爲應當要解決好“兩個力”:外部推動力與內部驅動力。

  一箇組織要能運轉,首先需要一箇外部推動力,讓它能夠運轉,在運轉的過程當中,要讓這個組織能夠良性運轉,還需要組織有個內部驅動力。(組織也像我們一箇人的發展一樣的,一箇人的發展需要組織培養、需要個人努力,組織培養就是外部推動力、個人努力就是內部驅動力)。先講外部推動力。“兩新”組織的團組織剛剛成立時,往往並不是強大的,必須有外力推動它不斷“轉”起來。從這個外部推動力的角度來說,我們打算拿出“四個配”的舉措,配培訓、配指導、配活動、配團品。配培訓,今年,我們打算也組織舉辦一場“兩新”組織團組織負責人培訓班(培訓的形式是以集中在黨校培訓,還是組織召開非公企業團建現場推進會,到時候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而定)。配指導,我們大家手頭上的資料都有,在《黨建帶團建的意見》中的第3頁“帶組織建設,鞏固和健全團的基層組織”中,提出了要我們指導幫助非公企業團組織圍繞企業轉型升級設計實施2個以上的活動載體,確保團組織順利運轉,促進團組織作用發揮。配活動,我們上半年已經在一些青工線上,在全縣範圍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行業系統的青年技能比武活動,下半年,如果有需要,我們還可以再組織一些全縣性的青工技能比賽、青工文藝活動等等。配團品,就是配團務用品,非公企業團組織,我們打算每家送上一個團務工具箱,裏面包括團旗、團組織的工作手冊等一些基本的團務用品。這是外力推動。

  在外力推動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想到如何提高“兩新”團組織的內部驅動力,就是讓它“自轉”起來。我想,這裏有三個關鍵,一是企業主對在本企業成立團組織的態度,是否支持、是否信任?這個,我想,真的很需要仰仗各位領導。黨幫團跟企業主說句話,黨幫團跟企業主喊一聲,那麼團的外部環境就會好很多,只有得到企業主的支持,我們團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二是“兩新”團組織選配了一箇什麼樣的團幹部,有沒有能力、有沒有精力把團的職能擔負起來?三是“兩新”團組織能否以活動博得企業主的支持,以活動吸引團員青年的參與?活動這方面,我想,“兩新”團組織開展的活動一定要找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滿足團員青年成長成才需求的結合點。只有這樣,團的活動纔有生命力,“兩新”團組織才能夠真正活躍起來。具體來說,我覺得,“兩新”團組織的活動可以有4個方面的結合點。

  (三)關鍵在人,就是要通過合理的選人、育人、用人機制,把最適合團工作的青年選拔到團組織負責人的崗位上。

  我現在越來越發現,我們基層團的工作,說實話,太取決於團組織負責人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比如說,我們各個鄉鎮的團工作開展不平衡,說實話,很大一個程度上就是取決於這個鄉鎮團委書記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所以,我想,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把最適合從事團工作的青年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

  選拔的方式有很多種,內部選拔,外部招聘。不管怎樣產生,我們都一定要儘量選出那些具有“實在實幹、創新創先、團隊團結”精神的青年,把這些人選拔到團幹部的崗位上來。

  在育人、用人方面:我想,除了上級團組織的培訓指導以外,單位的黨組織也可以給予大力的支持和指導,特別是在企業團幹部的個人職業生涯設計方面,我覺得也應該把團幹部作爲我們企業黨組織或者經營管理人才的重要後備幹部來培養。這裏,我還是那句話,我們“兩新”組織的黨組織負責人在企業裏是很能說得上話的,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的黨幫助我們的團喊上一兩聲,多給些支持和指導,可以爲我們團工作創造更好的外圍環境,使我們的團工作做得更加的有聲有色。

  跟各位領導再一起理一下,今天的整個思路。

  爲什麼要大力推進“兩新”組織團的建設?三個迫切需要:服務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團結、教育、服務青年的迫切需要;自身建設發展的迫切需要。

  “兩新”組織團建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四個難。一是團員管理難,關鍵難在流動太快。二是團組織組建難,關鍵難在業主的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三是團組織作用發揮難,關鍵難在團幹部身不由己、身兼數職。四是團建工作保障難,關鍵難在經費和場地。

  下一步推進“兩新”組織團建工作的初步思路。12個字:重點在建,核心在活,關鍵在人。四個切入點:輔助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輔助企業增強內在凝聚力;積極爲企業員工提供非正式交流的渠道和機制;爲企業培養複合型的經營管理人才。兩個力:外部推動力和內部驅動力。外部推動力推動團組織運轉起來,內部驅動力保證團組織能夠自身實現“自轉”。

  最後,對我們在座的各位領導一直以來給予我們團幹部、團工作的關心、幫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