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可分爲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創新的本質,是通過對現有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形式、運作思路和思維習慣的突破,優化配置思想政治工作的資源,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發揮功能。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創新,是因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箇雙向互動的過程。只有形成互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產生實際效果。形式創新,就是根據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屬性和要求,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真正把工作對象作爲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對待,研究和探索實現互動的形式。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創新,也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差異性決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不同,教育形式也應不同,工作對象的差異性內在地要求形式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創新是一箇長期、持續的過程,當前應着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探索“興趣引導”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用興趣引導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接受教育。每個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在把握其興趣的基礎上取得共同語言,既便於增進溝通瞭解,也有助於減少排斥和逆反心理。在“興趣”的引導下,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使其在自然、融洽的氣氛中受到感染和薰陶。探索“需求滿足”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滿足受教育者需求的過程中進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應針對人們的不同需求,開展相應的工作,以走進其內心世界,拉近與受教育者的距離,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對下崗失業人員及困難羣衆,首先應考慮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然後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受教育者樂於接受教育。探索“快樂體驗”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讓受教育者在體驗快樂中受薰陶。當人們認爲思想政治工作對自己是一種思想管束和制約時,便會對教育產生隔膜,導致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對象放到一系列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體驗的活動中,那麼,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有效地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去。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使受教育者在體驗快樂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和薰陶。探索“羣體感化”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羣體氛圍促進個體思維觀念和行爲方式的轉變。個體的思想和行爲容易受到羣體的影響,羣體的思想和行爲方式對個體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放到羣衆環境中進行,通過羣體儀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感染。探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規範化、程序性儀式,增強教育、感化的氛圍,可以達到用環境教育人、薰陶人、塑造人的目的。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