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通用6篇)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1
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在一起共同進行一次法制學習。記得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同樣在這裏,我和你們的學哥學姐們進行了一次法制度學習交流。其實,有些法律知識我應該向你們學習的,爲什麼呢?前不久,我們在一所學校調研的時候,觀看了同學們自己編寫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實,很深刻。我深受啓發,這不僅僅是一箇故事,而是你們的內心深處法律意識的真實反映。在這裏,我也給大家講一箇我親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發生在某小區的住宅樓,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樓的樓道窗前嬉戲,甲失手將乙推出窗外,重重地從高達20米的四樓摔了下來。當時乙的臉色鐵青,血從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後來,乙被市醫院急救車救走。
此時,我給同學們出二個思考題:
①甲失手致傷乙,算不算違法?②如果甲違法,違反了什麼法?
結果應是:如果醫療簽定部門確定爲重傷,首先甲這種行爲造成的後果違法,其次甲違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個方面,來給同學們講一下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箇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佔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爲65%,處於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14-18歲的少年發案率上升較快,成爲違法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並以侵犯財產型犯罪與性犯罪居多,團伙作案數量劇增。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少年,曾經天真無邪,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人生座標爲什麼變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筆來自哪裏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更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爲關鍵的一箇時期,是人從幼稚兒童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處於這一特殊時期的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經歷着一場鉅變,從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來看,主要表現爲: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擾能力顯得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個性傾向性
人的個性傾向性是個性中最主動,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着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着人的認識和活動的趨向與選擇。個性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動機、興趣、信仰、觀念體系等,不良個性傾向性是大多數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爲的主觀心理因素。
青少年的不良個性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現爲:具有強烈的物質欲,權力慾,報復欲;在觀念體系上,概括地說,主要表現爲五觀不端正,以自我爲中心,只想索取,不願奉獻的極端利己的價值觀;過分追求金錢,享樂,名利,實惠,講究喫喝的人生觀;善惡、美醜、榮辱、愛憎、是非、苦樂,得失完全顛倒的道德觀;哥們義氣高於一切的封建行幫式的友誼觀;放蕩不羈,崇尚低級感官刺激的性愛觀等。正是在這些強烈,畸形的慾望驅使和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
下面,我重點給同學們講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爲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實際例子講給父母聽,糾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爲。
家庭是青少年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也可以說是一箇大染缸。這就要求有些同學,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應是最爲重要的。父母代表社會對子女的教化也是最爲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訓會影響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還世代相傳。調查與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這一環境中能否健康發展,與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態度,對子女的教育引導,與其自身性格和言行舉止有着密切的聯繫,若父母對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子女的態度適當,教育、引導得法,自身性格,言行舉止良好,家庭的內聚力,親和力增強,正面影響加大,子女實施不道德行爲,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負面影響大,實施違法犯罪行爲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導致犯罪。
其中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親情過剩,疏於管教,家庭暴力,單親家庭四種。
親情過剩。目前,在我國城鎮,18歲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四二一家庭結構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祖輩、父輩的百般寵愛,被過度的親情所包圍,在家中儼然是一箇小皇帝、小公主,處於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們中一些人因而養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爲習慣,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達目的不罷休。因此爲了達到個人目的,滿足自身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受任何約束,甚至以身試法,以致違法犯罪。
疏於管教。一些家長對子女的管教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自覺與不自覺地放棄了對子女的管教義務。對子女身上的錯誤和缺點,或是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或是晴蜓點水,關心幫助不夠;或是一打一罵了事。更有甚者,爲了發家致富,有的家長竟迫使子女棄學經商,不惜以子女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同學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對,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教育日,今天,我們莊嚴地舉行升旗儀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我們共同來拉開本次法制宣傳教育日各項活動的序幕,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爲你爲我爲大家”。
爲什麼要全民學法呢?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法律就是我們全社會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規矩。是的,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規矩,各項法律法規規範着我們行爲,如升國旗時,《國旗法》對我們的行爲要求就有約束;在上課、學習方面,《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就對我們有所要求;在回家過馬路時,《道路交通法》就對我們的行爲進行了規範;在扔廢品和紙屑時,《環境保護法》、《小學生守則》等也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在對待殘疾人的關愛行爲方面,《殘疾人保護條例》也作了具體規定;在學生上網方面,《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確規定。一句話,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處處涉及到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規的依據,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必須瞭解《憲法》的內容,遵守《憲法》的各項規定。
總之,各項法律都是爲着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每個人都能遵紀守法,那我們的社會就更加和諧,人民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同時,我們要知道:法是規範我們言行的基本準繩,它給我們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們只有嚴格守法,才能在學習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們法律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穩定程度。那麼,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做到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爲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回應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吧。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
今天是我們學校根據縣教育局、鎮教辦的要求部署開展的法制教育宣傳月啓動儀式,20xx年是寧陽縣實施十三五規劃和七五普法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衛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 什麼叫遵紀守法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範就叫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爲,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遊,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了水,那麼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走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此外,紀律限制自由,又保護自由。如當你走進閱覽室,裏面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偶爾翻書的沙沙聲。對於想看書的人來說,這一片寧靜多麼寶貴!因爲人人都遵守閱覽室規則,大家可以享受這靜心閱讀不受干擾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紀律,高聲談笑,這自由就消失了。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是我國國家憲法日。在這裏我們一起瞭解一下憲法。
什麼是憲法呢?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的基礎,是依法治國的基本依據,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那我們如何理解憲法呢?
1、憲法是母法。就象家裏的母親一樣。所有的法律都必須根據憲法產生,不得違背憲法,違背憲法的法律是無效的。就象母親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使我們的人格、人身、財產權益受到保護。例如:憲法第3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憲法第35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憲法第37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憲法第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規,而是規定整個國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
例如:憲法第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資本主義制度。
憲法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規定了國家權力的來源是人民,而不是某一箇國家領導。此外,憲法還規定了我們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國家標誌,如國旗、國歌、首都等。
那麼,憲法與我們中學生有什麼關係?憲法中有哪些規定是跟我們有關呢?
憲法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憲法第4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憲法第4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都有休息的權利。
憲法第49條: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虐待兒童。
憲法第5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祕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可見,憲法與我們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廣大學生要瞭解憲法、掌握憲法,增強憲法觀念,樹立憲法權威。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5
今天,我們就講一箇法律的知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就會一團糟,什麼也做不成。對國家、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
什麼是法律呢?它是維護國家安定的規定、制度。它和道德、紀律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規範人們的行爲的標準、準則。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行爲來遵守,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維護;紀律是一箇單位、團體爲維護自身的利益,規定所在的人們遵守的準則,它有自己的執行手段。法律是一箇國家要求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爲準則。靠國家強制力來維護。在我們國家,執行和監督法律的機構是公安機關、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負責違法案件的偵查,調查;法院負責違法案件的處理、審判;你覺得有什麼人侵犯了你的權利,違法了法律規定,不能自己去打、去鬧,要向法院申請,請求法院給你處理;檢察院負責對違法行爲、違法案件的監督。
下面,我們來區分一下道德、紀律、法律的範圍。比如說:一箇人肚子不舒服,他悄悄的在沒人的地方放了個屁,這無所謂。如果他在人羣中間放屁,就是不道德的了。如果他在校園沒人的角落拉大便,這就是違反了我們學校的紀律。如果他將大便強行弄到別人身上就屬於違法行爲了。
我國在社會的各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法律。這些法律有管水的,有管家庭的,有管社會的,有管食品的,有管人的。在社會上,我們最常接觸的是民法。下面講一講有關民法的一些知識。民法基本原則和特徵:
1、平等原則。就是所有人在法律前地位平等;生命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就算是小偷,我們只能制止他的偷竊行爲,不能發現小偷就一棒把他打死。
2、私法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就是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係;民事法律行爲的內容和形式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簡單說就是自己的錢,自己有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的權利。
3、公平原則。就是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比如張三把李四家的一隻雞給壓死了,不能張三想要一萬李四就給賠一萬。這要看這隻雞在社會上值多少前,法院就判李四給賠多少錢。
4、 誠實信用原則。不爲欺詐行爲,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正當競爭,反對壟斷;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
5、公序良俗原則 。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一般道德準則和國家的一般利益。比如某家去世了一箇人,他家將靈棚搭在天安門廣場,這就屬於違法了。
同學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法守法,與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做到守法,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社會公德)、比如不隨意大小便,要遵守紀律,比如不損壞公物;遵守法律,比如不打人、不偷盜、不損壞公物。如果打人、偷盜、損壞公物、後果嚴重,危害到社會安全、其他人的人身安全,你就觸犯法律了,國家就會對你做出處罰,一般要賠償別人損失、送少年管教所勞動教養、或送到監獄進行教育。
鄧小平同志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自覺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逐步培養法律素質,成爲一箇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我們要善於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自覺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我們要熱心宣傳法律法規,以正確的法制觀念去影響身邊的人,帶動周圍的人,爲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法制宣傳教育學校領導講話 篇6
大家,早安!今天,我的上午會議有權建立正確的法律和紀律觀點,今年是第xx屆法律宣傳日,我們都知道法律是每年12月4日,那麼如何建立正確的法律和紀律觀?主要通過法律紀律教育,每個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牢固樹立守法意識,正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維護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成爲知識,理解法律,中學生的使用。我說三個建議: 西山職業技術學校平日講話 – 建立正確的法律觀
一是充分認識全面推廣優質教育的法律宣傳教育工作和建設和諧學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人說,質量是決定學校生存的生命線;法律是確定學校聲譽的保證線。這句話足以說明法學教育在學校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推進優質教育,建設和諧學校始終是我校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要建設一箇和諧的學校,這是民主管理,誠實和博愛,充滿活力,有序,自然和諧。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充分做好 法律在促進,實現和保證學校和諧穩定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全校師生學法律,守法,使用意識不斷提高,法律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宣傳和教育促進學校健康,和諧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積極,繼續做好科技普及活動。
二,結合現實,突出重點,開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動。我們必須結合教學材料中相關法律知識的內容,以“憲法”爲核心,結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結合日常行爲規範發展教育,根據年級層次,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學習法律知識。要大力引導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爲,遵守法律,促進和維護法律制度,不斷推進學校法制教育。
三,責任落實,紮實推進,促進法制教育和工作規範化。學校應充分發揮廣播,宣傳窗口,黑板報紙,學校,班級等宣傳職位,開展各種形式,豐富的法律宣傳和教育活動。所有老師都負責法律教育工作。思想道德教師根據文字內容,結合實際強化學生 學生守法紀律的指導和教育。班老師使用主題課和海報指導學生瞭解紀律意識的重要性,對戒毒意識,毒品意識,毒癮對身體和精神的嚴重傷害的意識,自覺擺脫毒品,遠離毒癮,組織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學生有陽光的心靈和身體。
堅持評價體系,學校選擇守法模式的學生模式,通過以權力爲榜樣的學校教育培養成正能量,創造一箇和諧,文明,無毒的校園,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小學生正擔負着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的重任,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學校裏,同學間總會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學們要互相關心和尊重,友愛相處,團結合作。如在做什麼事時意見不同、出現矛盾,一定要冷靜處事,決不可意氣用事,更不可揮拳相向,傷及自身或他人。我奉勸同學們遇事要冷靜,要有法紀觀念,不能做害人害已的事。我們學校有着嚴肅的校紀和優良的校風,我們作爲小學生,更應該與同學和睦相處,理智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