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精選5篇)

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老師和小朋友: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有些人,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出生於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博學、有才華,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爲堅持要對抗秦國的入侵,遭到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在流放期間義憤填膺,寫了很多愛國詩詞,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後來,秦軍佔領了楚國的首都。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的心被刀子絞着。他不想看到自己國家的悲慘毀滅。農曆五月初五,他寫完鉅作《懷沙》後,投河自盡,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

  人們愛屈原。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後,他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找不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裏,扔到水裏。他們想用糯米餵魚和蝦來保護自己

  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湧的波濤中划船,象徵着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屈原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者的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箇傳統節日。每一箇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你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小朋友們:

  大家好!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小朋友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不要忘記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小朋友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箇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喫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喫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好!

  你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嗎?是的,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箇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在農曆的這一天,人們將通過賽龍舟和包餃子來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爲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

  最後,我用屈原的話送給了所有的同學:“玉可以碎而不換其白,竹可以黃而不毀其節。”我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爲中國的崛起而學習,成爲一箇能夠努力工作,爲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人。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2025幼兒園端午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喫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喫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糉子爲代表。喫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國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